全文搜索
文章
全文搜索
栏目搜索
产品系列 解决方案 技术中心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人才招聘 商城

微米级的跳动,它也能清楚“看”到——希卡立创始人顾昌展教授受邀参加上海广播电视台采访

发布时间:2024-10-25 浏览量:13 信息来源:

近日,希卡立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顾昌展教授携我公司研发的一款无接触式的毫米波生物雷达生命体征监测仪受邀参加了上海广播电视台《未来之城》节目的采访:微米级的跳动,它也能清楚“看”到。该采访10月19日中午12点30分在东方卫视、10月22日晚10点30分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陆续播出,并在看看新闻Knews新媒体矩阵面向全网推送。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xeyojaeja29

在采访中,顾昌展教授先是通过王大爷的故事给大家分享了我们研发这款产品的初心。


“我们曾经有一位72岁的用户王大爷,因为心梗在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心脏ICU安装了两个血管支架,王大爷出院后,他的女儿却对王大爷的预后恢复存在担忧:支架能够坚持多久?下次心梗之前如何提前知晓?出于这一担忧,王大爷的女儿为老父亲添置了一台我们团队研发的无接触式心脏健康监测设备。

在听到出院后还要接受健康监测时,王大爷一开始是抗拒的,但是了解到我们这款产品可以做到无需佩戴、无接触、安装后无需任何额外操作的“非侵入真无感”的特点后,欣然接受了监测。

这台监测设备就这样被安装在了王大爷的床边,在居家监测大约一个月后,设备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发现:王大爷心律不齐发作频率增高、心率异常偏高,并检测到了陈施呼吸,监测仪据此发出了心脏健康报警,并建议王大爷前往医院复诊。前往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王大爷患有房颤合并心衰,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大爷及时开始服药,避免了延误治疗导致的疾病恶化。”

那就是通过尖端生物雷达科技,帮助使用者实现无感、精准、低成本的健康筛查,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那么,什么是毫米波雷达?】

相信大家肯定都很好奇,什么是毫米波雷达?这项技术又是怎么做到于“悄无声息”中就能准确监测到王大爷心脏的异常情况的?

毫米波指的是频率在30GHz以上、波长在毫米级的电磁波。毫米波雷达就是指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雷达,原理跟一般雷达类似,就是把无线电波发出去,然后接收回波,根据收发之间的时间差和多普勒效应测得目标的特征信息。我们对于生命体征探测也是基于这个原理,肺部呼吸或心脏跳动会引起人体表面的轻微震动,这就是一种非常微小的位移运动,我们研发的生物雷达可以检测到这个微米级的微震动,实现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探测。

现代雷达诞生于1935 年,大多应用在军事方面或者大气探测等专业领域。民用的毫米波雷达在过去十多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汽车上,比如我们现在去买新能源汽车,很多会搭载毫米波雷达。消费级毫米波雷达是最近5年才开始走入我们生活。顾昌展教授团队从2007年开始研究生物雷达,是国内该领域最早的几个拓荒团队之一。


【为解决养老问题而科研】

两年来,我们通过与多家交大附属三甲医院的合作,采集到了近万小时的医疗级数据,而用这些真实数据训练出来的 AI 大模型也会在后续患者的使用中产出更精准的判断。经过合作医院的验证和多轮迭代后,我们的初代产品在2023年的美国消费电子展 CES 上全球首发,并于2023年底实现量产,受到全球多家经销商的青睐,目前已经装配进了国内多家高端养老院、养老社区,以及更多老人家里。

【多领域应用:睡眠检测、早产儿间歇性缺氧监测】

除了心血管疾病的监测,我们还把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到了睡眠监测、早产儿监测等领域。

在睡眠监测方面,我们先后和两家交大附属医院合作,采集PSG金标准睡眠分期数据和呼吸暂停事件与毫米波监测情况进行 AI 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大幅度提高了睡眠分期和呼吸暂停判断模型的准确度。未来,我们会基于监测的能力加上后续的助眠、呼吸暂停治疗解决方案,帮助万千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

而在早产儿监测方面,过去两年,在交大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顾昌展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合作,用生物雷达技术进行早产儿间歇性缺氧监测与预防。早产儿出生之后,因为整个呼吸道没有发育得特别好,就很容易产生间歇性呼吸暂停。这个症状对婴儿来说影响巨大,轻则因为身体获氧量不够影响脑神经和身体发育,重则导致窒息死亡。医院之前用的监测方式都是接触式的,但是新生儿的皮肤特别娇嫩,接触式的设备撕来撕去,很容易伤害小宝宝的皮肤,产生感染。另外通过血氧仪测试也存在滞后性,孩子的缺氧症状产生10 秒、15 秒之后数据才会体现在测量结果里,这时候再去预警其实已经有点晚了,而使用我们的生物雷达设备之后,在婴儿发生呼吸暂停的当下立刻就能发现。


【顾昌展教授为什么创造这些产品?】

早在十几年前浙江大学读硕士起,顾昌展教授就开始研究利用电磁破进行无感监测人体生命体征,是国内最早开始这一领域研究的团队之一。

2013年在美国博士毕业之后,他在硅谷的芯片公司从事射频芯片的研发工作,这也为今天希卡立开发产品积累了更多底层硬件相关的技术。

2015年,顾教授加入了谷歌硅谷总部的先进技术创新实验室,成为世界前沿毫米波项目Project Soli的创始成员,在此期间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参与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消费级毫米波雷达芯片,以及世界上第一款集成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消费硬件产品——具有隔空手势操控功能的手机。研发这款手机的过程,激发了顾教授对于毫米波应用于消费级领域做更大的事情的思考。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顾教授切身体会到了中国供应链的强大,谷歌这么大的公司,也没有去世界其它地方制造手机,即便不在中国售卖,也是在中国制造,因为中国可以提供制造电子产品所需要的所有供应链资源。

国家的强大令在外漂泊的顾昌展教授感到高兴,而令自己最为惦记的除了国家就是家人。

中国人有非常强的家国情怀,思乡与故国皆是根底、骨子里的东西。

所以父母和子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软肋,见识到科技发达地区对老人和小孩的关注后,顾教授的思路一下便得到了启发。

他可以创造一款消费级科技产品,无感监测老人和小孩所会遇到的意外情况。

于是,在2019年,他毅然决然的回到了中国,开始创业研究,在2022 年通过交大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孵化了上海希卡立科技有限公司——又称希卡立宇宙科技局。

【未来愿景】

在养老领域,对老人无感监测,希卡立先人一步发现问题,避免延误治疗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在新生领域,对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无感全方位监测,呵护宝宝出生后的第一站旅程是希卡立的荣幸。

希卡立的愿景很简单,便是将团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科技创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在生命的最后使其平稳度过,于生命的开始让其平安绽放。

科学的意义便是让科技在生活中真正带来便捷,希卡立宇宙科技局便也有了意义。